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為什麼要推動綠建築

1.背景:

(1)綠建築的源起可追溯至1970年代2次石油危機,而建築節能設計乃綠建築之源流與基本精神。

(2)1992年「地球高峰會」因應地球溫暖化及全球環境變遷,議定「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3)1998年「綠建築挑戰會議」發表了14國共同研發之綠建築評估系統,突顯了綠建築產業之迫切性。

2.各國綠建築的稱謂及意涵

(1)日本:環境共生建築,低環境衝擊(Low Impact)、高自然調合(High Contact)、美質適意健康(Amenities & Health)

(2)歐洲:生態建築 (Ecological Building)與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多樣化的生態環境、環境保育、定量抑制環境負荷、永續發展

(3)美洲:綠建築(Green Building),能源效率與節約、室內空氣品質、資源與材料效率、環境容量





綠建築就是環保建築,也就是『以人類健康舒適為基礎,追求與環境共生共利,永續發展』的建築。



□為什麼要推動綠建築?

1.臺灣本土的環境困境與問題

(1)進口能源依存度偏高、以外貿為主之經濟型態

能源對外依存度到2001年已達98%以上,這對台灣工業及民生方面非常不利。建築產業耗能量約佔全國總耗能28.30%。建築生命週期中日常使用能源量約佔8成。

(2)雨量豐沛的缺水國

年平均降雨量高達2500公釐(每人分配水量不及全世界平均值六分之一)。面積小且山多平地少,8成以上直流入海)

(3)建築廢棄物年產量達1100萬公噸

新建建築物95%以上為鋼筋混凝土構造。水泥用量世界第二,各國平均值5.2倍。砂石開採、超採及盜採,改變地形地貌及生態,造成土壤流失。建築廢棄物量大,缺乏回收再利用機制,污染山川河谷。

(4)環境(二氧化碳、垃圾問題與河川)污染嚴重

根據成功大學建研所的統計指出,台灣的建築產業耗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佔全國總排放量的28.8%,可見建築產業對國家能源與環保政策是多麼重大

2. 寒帶先進國家的綠建築技術,不全部適用於亞熱帶台灣。

「綠建築」原本是起源於寒帶先進國的設計理念,其中有許多設計技術並不全部適用於熱帶、亞熱帶國家。

例如2000年時,住商耗能比例在中歐寒冷氣候國家約為50%、在美國約為37%,在日本約為26%(1999)、在台灣只佔18%,其節約能源的重點顯然不一樣。(寒帶國家以保溫、蓄熱為主的暖房節能對策根本無法適用於熱濕氣候,台灣則屬於南國的氣候風土應以冷房為主)



※因應臺灣本土環境節水、省能、減廢、低污染之特性與需求,綠建築為:在建築生命週期中(指由建材生產到建築物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之一系列過程),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

簡而言之:所謂綠建築就是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





□綠建築的六大目的?九大目標?

1.推動綠建築,以建設綠色矽島,積極維護生態環境為目標,具有六大目的:

(1)促進建築與環境共生共利,永續經營居住環境。 

(2)落實建築節約能源,持續降低能源消耗及減少二氧化碳之排放。 

(3)發展室內環境品質技術,創造舒適健康室內居住環境。 

(4)促進建築廢棄物減量,減少環境污染與衝擊。 

(5)提昇資源有效利用技術,維護生態環境之平衡。 

(6)獎勵並建立綠建築市場機制,發展台灣本土亞熱帶建築新風貌。



2.綠建築依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等四大指標群之方向,可分為九大指標來評估。詳細內容可參考(http://www.fubonland.com.tw/)

(1)生物多樣性指標:生物系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包括社區綠網系統、表土保存技術、生態水池、生態水域、生態邊坡 / 生態圍籬設計和多孔隙環境

(2)綠化指標:綠化建築物空地、屋頂、陽台及建築立面。包括生態綠化、牆面綠化、牆面綠化澆灌、人工地盤綠化技術、綠化防排水技術和綠化防風技術

(3)基地保水指標:利用土地涵養水分,生態水循環。包括透水鋪面、景觀貯留滲透水池、貯留滲透空地、滲透井與滲透管、人工地盤貯留

(4)日常節能指標:減少建築物耗能。

A.相關技術B.風向與氣流之運用C.空調與冷卻系統之運用D.能源與光源之管理運用E.太陽能之運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太陽能電池) 

(5)二氧化碳減量指標:減少建築產業之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簡樸的建築造型與室內裝修、合理的結構系統、結構輕量化與木構造

(6)廢棄物減量指標:減少建築產業產生之廢棄物。再生建材利用、土方平衡、營建自動化、乾式隔間、整體衛浴、營建空氣污染防制

(7)水資源指標:減少及回收建築物用水。包括省水器材、中水利用計畫、雨水再利用與植栽澆灌節水

(8)污水垃圾改善指標:管制建築物污水垃圾量。包括雨污水分流、垃圾集中場改善、生態濕地污水處理與廚餘堆肥

(9)室內環境指標:評估通風換氣、隔音、採光、室內裝修、室內空氣品質。包括室內污染控制、室內空氣淨化設備、生態塗料與生態接著劑、生態建材、預防壁體結露 /白華、地面與地下室防潮、調濕材料、噪音防制與振動音防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