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處理流程─廢資訊物品回收處理流程
| ||||||||||||
民眾將廢電腦交由清潔隊、回收商或電腦逆向回收門市店後,即被運往資源回收處理廠,其中有價物質得以經由再資源化程序後加以回收,而剩餘無法再利用的物質,則交由合格之代清除處理業者予以妥善處理。目前經環保署基管會核可之處理廠為佳龍科技、久發環保工程及上衹企業,以下即以佳龍科技為例,說明廢資訊物品再資源化之處理流程及產品。
電腦主機及監視器之處理流程
電腦主機之處理流程為:拆解 → 粉碎、分選 → 精鍊
監視器之處理程序為:拆解→螢光粉去除→粉碎、分選
|
回收處理流程─廢電子電器物品回收處理流程
| ||||||||||||||
廢家電資源化處理廠主要為達於其中有害物質的妥善處理,及其中有價資源的再生利用,目前國內共有6家7廠,足以處理台灣地區所產生之廢家電,其資源回收率平均可達8成以上。 廢家電資源化處理流程主要包括拆解、破碎、粉碎、分選等步驟。其中電冰箱及冷氣在拆解前,需先抽取冷媒及潤滑油,電視機在破碎之前,需先分離螢光粉及石墨,並予以妥善儲存及處理。 處理後之資源化物質包括銅、鐵、鋁、玻璃、塑膠等,將分別進入金屬熔煉廠、玻璃廠及相關再利用工廠,冷媒則經純化處理後再回用。至於石墨、螢光粉等有害物質或其他無法再利用之廢棄物,將交由合格之清除處理機構處理。
目前國內廢家電資源回收處理廠共有6家7廠,分別為綠電再生台北廠、綠電再生楊梅廠、惠嘉電實業(台中縣)、綠建(股)公司、安順企業(南投市)、博威特實業(高雄縣)、宏青企業(屏東市)等。 廢家電經處理後之資源化效益,每年約可回收4,900噸的金屬(約相當於9,100萬個易開罐),1,530噸的塑膠(約相當於2,800萬個保特瓶)及750噸的玻璃(約相當於3萬個20吋螢幕)。 環境效益則包括,回收冷媒,避免臭氧層破壞;回收螢光粉,避免環境公害;分類回收塑膠,避免燃燒產生戴奧辛污染等。
|
回收處理流程─廢機動車輛回收處理流程
| ||||||||||||
目前國內共有227家廢車拆解場及3家粉碎分類廠。在現行的回收處理體系下,廢車拆解商經由向民眾、環警單位及保修廠購買等途徑取得廢車車源,再將廢車拖吊回場內進行拆解工作。拆解場進行廢車之資源回收再利用,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為材質之回收再生,如廢鐵及廢鋁等材料;其二為堪用零件之回收再利用,如方向盤、保險桿、發電機或車燈等零件的回收。
廢車拆解場進行環保拆解處理流程
廢汽、機車 → 廢車環保拆解 → 廢鉛蓄電池(電瓶)、廢潤滑油、廢輪胎、冷煤 → 交由個別回收清除處理體系清理
為避免產生二次污染,需先進行環保拆解,本圖為抽洩廢潤滑油作業。
中古零件回收
→中古零件回收 → 中古零件商、保修廠 經環保拆解後廢車 → 細部拆解 →鐵、銅、鋁等金屬回收 → 金屬大盤商、煉鋼廠、金屬煉製廠
拆卸引擎
經細部拆解後廢車 → 拆卸引擎 → 稽核認證 → 領取補貼 → 鐵、銅、鋁等金屬回收 → 金屬大盤商、煉鋼廠、金屬煉製廠
檢視圖片 拆解後之引擎,堆放整理,以待稽核認證。
回收車殼
經拆解後剩餘之主車殼 → 進入煉鋼廠或粉碎分類廠
經拆解場拆解後產生之車殼(含泡棉、椅墊、塑膠….等內裝),正確處理方式是先將之送往粉碎分類廠處理。廢車殼經粉碎廠粉碎後,能分離出鐵、非鐵金屬及雜質,故能回收純度較高(95%以上)之廢鐵,使回收車殼進入煉鋼過程中,不僅能減少能源之耗損,降低空氣污染,還可提高再製鋼鐵之品質與價值。粉碎廠亦可對非鐵金屬進行再細選,以回收鋁、銅等材質,增加總體回收物質之種類及比率。
車殼經粉碎分選後,可回收約65%以上的鐵及約2%的非鐵金屬,所剩其他殘餘物則進行妥善之焚化或掩埋處理。
廢車粉碎分類廠處理流程
廢車殼→預碎機→破碎機→風選→磁選→鋁銅等非鐵金屬→各金屬冶煉廠→粉碎→鐵金屬→煉鋼→廠廢棄物→廢棄物處理廠
|
回收處理流程─廢輪胎的處理及再利用方式
| |||||||||||||||||||||||||||||||||||||||
目前廢輪胎處理原則係以國內處理為優先,若國內處理能量無法有效解決廢輪胎產生問題,則再考慮境外輸出。國內處理方式包括
|
回收處理流程─神奇的廢塑膠容器之再生利用
| |||||||||||||||||||||||||||||||||||||||||||||
塑膠屬於石化製品,原本於自然界中並不存在,也無法經自然分解後回歸自然界循環使用,因而造成了所謂的「萬年垃圾」;加上石油的開採、運輸和煉製等過程,都會消耗相當多的資源、能源及製造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基於愛惜資源及疼惜環境,回收並重複使用廢塑膠物品及容器有其必要。一般社區或學校進行回收工作時,通常將所有的塑膠容器歸為一個大類,回 收商回收後需要進一步將之細分類為PET、PVC、PE、PP、PS等,才能為後端再生工廠所利用,目前這部分的工作還多倚賴人工進行分類。
細分類後之各類塑膠瓶將分別被壓縮打包,載往再生處理廠,經過粉碎、清洗、乾燥等過程後,其中的PET材質可直接運往下游的再生工廠或紡織廠,進行抽絲及紡織等再生製品的生產;其餘的材質如PVC、PE、PP、PS等,還需先送到造粒廠,經造粒後製成二次塑膠原料,然後這些再生原料經射出成型或壓模等過程後,就可製成各式塑膠產品。其中的造粒工廠,往往依據下游再生工廠的需求或訂單,加以配料造粒,包括視需要攙配部分新料等,而白料與色料的分別造粒處理,也有利於後端的再生利用,這需要在回收場及粉碎廠時就先加以分離,通常白料的價錢會比色料來得高。在粉碎廠的生產流程,PET的粉碎過程通常是獨立的一條生產線,保證不會與其他材質有混料的情否則於後端抽絲或抽聚酯棉時,會發生斷線的狀況。至於其他材質則可於不同時段交替共用一條生產線
|
回收處理流程─保麗龍的回收處理
| |||||||||||||||||||||||
保麗龍餐具的回收商會主動定時定點從工廠的餐廳、一般飲食店或超市等處回收使用過的保麗龍餐具或生鮮托盤,經分類打包後送到再生工廠。目前每個縣市至少有1家回收業者配合回收,全省共有18家,全省包括餐飲店及超市等回收點約有6000個。
|
回收處理流程─廢紙類的處理體系
| ||||||||||||||||||||||||||||||||||
廢紙的回收與處理一般分為白紙類、混合紙類、報紙類及牛皮紙類四大類。所回收的廢紙交給古物商、回收商或資源回收車後,會被送到廢紙大盤商處進行分類打包,然後送到紙廠經過散漿、脫墨、抄紙、乾燥後,做成再生紙。以廢紙為造紙原料,紙漿的得漿率約在75%-85%。目前國內所回收的紙類,約有9成用於工業用紙的生產。台灣目前的造紙業,約使用7成的廢紙與3成的原木漿做為原料,廢紙的使用比例很高﹔廢紙原料中約有70%是國內回收來的廢紙,約30%則為進口廢紙,所以廢紙的使用已經以國內產生部分為主。
以廢紙為原料的再生抄造過程
▲像紙板或是瓦楞紙都是由多層紙所構成,各層紙張或芯層的紙漿特性需求都不同,所以各有不同之配比。因此回收時的分類愈完全,欲容易掌握包括報紙、鋁箔包或其他紙漿在漿槽中的調配比例。
|
回收處理流程─廢玻璃瓶的處理體系
| |||||||||||||||||||||||||||||||||||||||
|
回收處理流程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