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減少裝潢糾紛的不二法門


消基會秘書長 游開雄:『裝潢前要與設計師充分溝通,清楚了解各建材特性後再簽約,是減少糾紛的不二法門』。  

根據消基會資料,居家裝潢常見的糾紛,以施工品質不良案件最多。

因為裝潢工程細節多,專業知識門檻高,專家建議簽約時,工程總價、工期、設計費包含項目、建材種類、退費方式等都要註記清楚,日後才有保障。



簽約保障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祕書長游開雄表示,常見的裝潢糾紛有施工品質不良、造成毀損 (如漏水)、加價、延期完工及設計團隊倒閉等。

 「施工品質不良」是裝潢糾紛最常見的原因,例如地板不平整、木地板發出聲響、壁紙油漆壁面澎起或剝落、木作櫃粗糙、室內門關不起來、建材不合等,游開雄表示,木地板有聲或油漆壁面剝落等,在驗收前發現的話,是明顯的施工不良,裝潢公司應負責修繕

付尾款

要注意的是,有時這些問題是住進屋後數個月才會發現,因此,游開雄提醒,為讓裝潢公司「更有效率」解決問題,裝潢尾款(至少總價的15%)一定要扣留到驗收毫無問題後才給,並且要求保固期

目前市場常見的保固期為半年到1年,有些優質設計公司也會答應尾款是搬進去住1個月後才付款,這也是對消費者較有保障的方式。

建材不合也是常鬧糾紛的部分,若是發現種類品項與簽約款不同,可向設計師要求更換建材。但若是不滿的是色彩或花樣圖騰,就較難獲得補償。

因此,消費者自保之道,除了條約上清楚標示建材品項外,應留下建材樣本,不然,也可將建材拍照,確定花色與材質

註明漏水追加費處理

另外,造成毀損如漏水或牆面龜裂時,只要能舉證是在施工期造成的,就由裝潢公司負責。 消費者最好簽約前,能將屋況做一檢視,拍照存證。

但台北市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銘達表示,有時是敲開地板後,才發現屋子本來就有漏水,這種情形多發生在屋齡15年以上的老屋。

因此簽約前,最好加註若發現漏水,要不要管線全換、要不要追加費用、費用追加多少等,都可先註明。 追加費用也是常見的爭議。

在裝潢界,甚至有「10個案子8個追價」的怪現象,陳銘達表示,追價原因除了變更設計外,也源自於有的設計師「低價標案,再行追價」的惡習,簽約時可寫明追加預算的上限,並註明「須徵得業主同意」,以免不肖設計師漫天要價

分期付款防團隊倒閉

延期完工則只要簽約時多加份「工程進度表」,寫明各工程的時間與延期的罰款等,即可獲得賠償。不過,若變更工程是屋主授意,或因氣候等自然因素,則有較大爭議。

最後,是設計團隊倒閉。

能不能拿回設計費用視付款方式而定,若為刷卡付費,可跟發卡銀行申請止付,但已付出的款項要追回的機率不高。若是現金付款,則更是難以追回,因此,最好是分期付款,千萬別一次付清,讓自己的權益更有保障。

契約寧繁不可簡

許多裝潢糾紛都是與「朋友介紹」的設計師所發生的,當初念及交情,草草簽約,條文都不清楚,日後糾紛就多。

裝潢契約要寫明各建材的品牌、品項、尺寸、色調圖騰、式樣以外,設計費最好從工程費中分出來單獨列,寫明包括哪些圖面或是否含監工、家具配置等,最好再出3D立體圖

消費者也要有個觀念,契約上有標明的建材或格局,就代表同意使用。好不好用或好不好看,是簽約前就要確定的。除非建材有瑕疵或有詐欺行為,如標示義大利的建材根本不是義大利生產,不然無法因不喜歡等主觀因素要求無償更改或賠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