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南投黃世銘-水水世界~水些什麼!

南投黃世銘-水水世界~水些什麼!

景觀設計辦公室設在台中市的黃世銘先生,將他對環境工程認知透過與生態觀念的結合,展演出三套不同形式的生農業詮釋樣板,在埔里鎮愛蘭的鐵山路旁設置了《水水世界》生態休閒農莊,將其中
之一應用於室內設施
之二是露天的人工構築
之三師法自然的泥底池塘
分別依不同功能性鋪陳出精采的生態鏈與大自然之間相輔相成的緊密關係。
從大門入口旁首先映入眼簾的半畝方塘中,一群正在嬉水聒噪大小白鴨,將午後莊園的寧靜扯破,幾條原來想進行日光浴的田鯽,只好迅决潛入水深之處,似乎也不想被打擾一般,黃世銘先生引導著我一面瀏覽一面開門見山的說明,這個自然生態池設計初始的二大精神思想,就是恢復傳統農村萬物和諧共存的生態環境,以自然方式處理生活廢水和農業廢水的活化功能,而形成這個概念的理論基礎是來自中國江南省份,《桑基魚塘》幾千年來延續不斷的傳承。
原來魚米豐盛的江南本是絲綢之鄉,先民的睿智已經從生活的體驗中發展出一套生生不息的生結合與循環,也就是現代人所謂的生態農業,它的內容是這樣子的:養蠶繅絲布之前就要種植桑園,而且按六畝地桑園必會配置四畝地的水塘作為灌溉之用,後來發覺池水養分不足又興起在池中養魚,讓魚飼料和排泄物腐化分解成養分,魚飼料則利用病弱蠶、蠶沙〈大便〉、和吃剩的桑葉碎屑,如此不但魚兒快速肥大,塘水也在比較有養分之下促成了桑樹的健壯,最後回到能生產又多又厚的桑葉供給養蠶,這樣發揮生物鏈循環以取得多項經營利益又不會傷害環境的做法,比較起單一項目的農業經營實在好太多了。
回頭我們再來檢視現代農業在耕作過程付出的代價,以種桑樹來說肥料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而且無論使用化學或有機肥料都難免會有一部份從地表流失,直接間接或多或少的造成環境污染,包括土壤、河川和空氣。如果施以現在一般應用雞豬糞便堆製的所謂有機質肥料,則會有重金屬成分含量過高的疑慮,尤其是銅、鋅、殘留嚴重影響有機栽培的認證資格,因此除了經營業者要有自我認知外,最好能善用大自然本自俱足的循環共生系統才可能一勞永逸。
為了呼應這樣的理念,所以入門口旁這座生態池裡面就放了烏鰡、田鯽等數種魚類,農莊的生活廢水通過岸邊的水生植物,以及一排排刻意種植的水耕作物達到自然淨化目的,廢水的內容包括廚房、衛浴、養液栽培排出液、更大量的來源是附近的各種農田排放水,目的是將那些流失的肥料成分匯集後注入魚塘,以彌補生活廢水肥分與水量的不足。另外飼養鴨子主要是讓他們覓食福壽螺,因為吃福壽螺的鴨子下的蛋瞉硬黃深品質特佳,是標準天敵型生態放養。

生態池的大小須經過事先的面積估算?

日本有位生態博士發表文章指出,每人每年只要有三平方米水耕栽培面積的作物根群就能完全吸收水中所含的有害元素,進而轉化成有益的經濟收成,因此闢建生態池之前須要考量水源及養分的供應量,以足夠滿足整個循環共生系統各個鏈節的需求為準,這中間還要預留有些個案變數的緩衝,像是休閒觀光業的遊客數消長,它的排放水質、量都隨著變化,面積過大則水容積不足,過小又會造成水量流失,水中養分也有相對的困擾需要經常調整,如果是先經過合理的設計估算,日後才能省去過猶不及種種改善措施的麻煩。

生態池的動植如何有效安排?

它不必有一定的公式去遵循,但是附帶經濟效益的高低有無卻值得審酌,以我這裡的例子來看,養的魚有烏鰡、田螺、蓋斑鬥魚、溪蝦。野生的福壽螺,就讓牠們作為為鴨子和烏鰡的點心;水耕床上種的是茴香菖蒲魚腥草金針花韭菜紫嬌花澳洲茶樹等,可以說它的生物相當複雜的,但它最終的收成效益卻是更大的。
福壽螺在台灣農村隨處可見,幾十年下來使用農藥撲殺的結果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反而是田間野外的魚蝦變少了,蜻蜓再見的機遇也難了,地下水也污染質變了,這些都是農民在田間管理時最容易使用農藥與犯下《囚犯的困境》相似的通病,而在不知不覺間讓自然界的共生系統出現缺口,或更嚴重的破壞。

《囚犯的困境》內容一定很有啟發性?

這個理論是美國一位得過諾貝獎的經濟學家—納許先生所提出,他認為過去農民對農藥的使用都有著《囚犯的困境》一般的共同錯誤他舉例說明有二個小偷同 夥被抓到警局訊問,警察要甲坦白供出作案內容就可以享有坦白從寬的優待,否則若是由乙先供認的話會罪加一等,事實上警方對乙小偷的問案也採取同樣的模式, 結果二個人都想讓自己有利一點而招供認罪,也因而同時被關進監牢。
農民為了保護自己的作物免於病蟲危害遭受損失,大部分用的劑量超過,毒性會超強,就是冋樣存有《囚犯的困境》心態,就怕用藥次數比不上別人,劑量不夠重毒性不夠強,到時候病蟲害只在自己的田地發生,收成不好日子就過不下去,結果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最後不但農民共同受害,自然生態的共牛統久而久之便也奄奄一息甚至一起陪葬。
納許先生的結論認為,退一步才是真正達到可以共生互利最好的做法,人類不應該自私自利千方百計的只想去支配自然界,而是要學習尊重各種生命都有存在於天地之間的權利,趕盡殺絕的攫取式法只會讓人類愈來愈孤單,最後一樣會走向自我毀滅之途。

所以您的生態池也是為了響應他的理論而在周圍種了果樹?

我在池子四周分別種了楊梅、香蕉、芭樂、桃子、李子…等等,從來不曾施用任何肥料去促進生長,只偶爾利用池裡農田廢水所含的養分澆灌而已,但它們一樣會開結果,雖然果實沒有市場賣的漂亮,但是風味很自然的散發出特性,而且摘食可以完全安心,與其說我響應不如說要印證會更貼切。現在我可以很有信心的告訴大家保留生態共生系統是絕對必要的,美麗新世界的展現是只要大家有心努力很快就能恢復和實現。
而且個人認為這一套生態池的應用可以是傳統農業生產操作的方向,現在政府鼓勵農民休耕的政策有待檢驗對與錯,有許多專家學者提出如是主張,姑且不論最終結果如何,倒是先看到政府已花掉大錢,農村裡卻還是到處充斥著農藥〈含殺草劑〉的繼續使用,環境保護並沒有多大的實質改善,如果能從循環共生系統的生態觀念做出發,由小而大逐步去實踐才可能帶來萬物和諧共存的希望。

您這套生態保育觀念是如何成的?

從小在嘉義鄉下長大的過程,很自然的就是跟河川稻田的環境相伴,童年生活多的是捉蝦摸魚釣青蛙追蜻蜓的悠閒日子在度過,而父親又在年嘉義農專園藝系當老師,因此我也有很多機會跟園藝作物接觸,這些都我的興趣形成與人生態度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也是我決定就讀東海大學景觀工程系的主要原因。
透過景程工程的學習得以更深入的瞭解她是一門有關人與自然的整合性應用科學,將社會人文的地籍調查,土地分析、土壤、植物、交通與自然環境種種問題,透過整合分析再形成解決問題的條理,最後成為具體可行的造景工程。所以可以這麼說我是天生就對自然環境充滿熱情的人,因此我願意竭盡所能的投身於環境守護者的角色。

從景觀工程的專業應用在今天《水水世界》的經營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十幾年來我都從景觀園藝方面的業務承包,期間最大的感慨就是單一植物本身對光照和水分需求不盡相同,自然生態的差異勉強湊在同一個環境條件下,最後出現的現象就是分批枯萎死亡,造成後續維護工作極大的困擾,尤其客戶絕大部分物習性瞭解更少,交付之後很快就出問題。
為了克服植物能不能長期存活的機率,於是我著手研究讓植物自己做決定的水耕栽培模式,然而水耕栽培是一門專精的高科技農業範疇,除了營養液的調配處方必須精算,每天對藻、菌類要進行消毒,增加水中溶氧也要耗費不少能源,而發現它還不夠完美,由於過去從事景觀工程也有很多施作池塘的經驗,因此對一般淡水魚類養殖並不陌生,隨著研究內容的深入一併將魚類疾病、繁殖、循環水養殖等等都做了涉獵,之後竟然讓我發現生命存在都具備的共通點—-共生循環。
用第一道養魚池塘作例子,水中的藻類提供了溶解於水的氧,比起透過空氣打入水中的操作經濟得多,而且藻類本身有消滅水傳性病害的功能,當然先決條件必須是水裡有足夠的養分含量,而這時池魚所排的糞便就大大發揮它供給養料的角色,種在水面上的作物便也轉化成水耕狀態,因為小型植物須透過種於浮板的設計才能完成。
從這裡我還找到一個道理,就是養魚之前要先把水質養好,水中的元素及生態如果能達到平衡就幾乎已經不會失敗了,這裡所謂的平衡點還包含有益菌與有害菌的存在,因此水質管理的許多學問更益發重要。

第二階段現代化的水耕設施就是在突顯這個道理嗎?

前面生態池想要呈現的目標是池魚與植物自然的共生環境,來創造出一座不必刻意澆水就能生育良好,又有健康活潑游魚可賞的花園,但它適合在戶比較自然的環成功塑造出來。
第二階段的設計原意是建造既能產生隔熱效果,又沒有太高荷重的室內循環水空中花園,它不必考慮土方也沒有漏水的顧慮更不會受地震的影響,這是非常適合在大又高的樓層進行有效的水景兼花園建構模式,所採用的循環濾淨馭水裝置,一旦不想應用只須排掉有限的水容積即可,正常使用時很節水,它不同於一般循環水養殖池有10%的消耗水,我們的只有2%,加上水面上大部份是水耕作物,因為她的自然生態作用而讓需水量很低很節省,所以幾天前就有杜拜的水耕業者過來參觀這套裝置,同時也下了一批訂單。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是沙漠中東非常缺水的地方,水資源的寶貴已經養成當地人珍惜且絕不浪費的習性,因此他們得知有這麼一套既節水又省肥料的室內循環水耕場兼生態魚塘,認為很適合在沙漠地區推廣,所以實地觀察瞭解之後立即決定引進,而且循環水流有效的室內降溫功能更讓這整個系統益發突顯過去的屋頂室內空中花園在設計施工上發生的諸多問題,進一步提供輕而易舉又具多功能內涵的解決方案。

這套裝置的用水來源有沒有特別規定?

原則上地下水或自來水都能應用,不過家庭或其它廢水在未經淨化處理手續前就不能用,因為這一套著重在溫室或室內空中花園,再利用循環回流需水量少的特性,所以需要水質能控制在無污染且適合植物合理生長範圍就行。

能否深入介紹這套系統的運作模式?

它是仿照人體腸胃道淨化及吸收功能的完全自動化系統,送水循環所用的馬達就如心臟一般,將血液〈水〉分送到各血管再流經全身,二個作用就是把廢棄物輸送回來順便把養分送出,馬達的另一項功能就類似腸胃、肝臟與腎臟,負責進行消化、吸收、分解過濾作用。
這套循環淨化系統基本上是應用生化過濾原理,在控制槽內微生物益菌再將過濾下來的污泥分解,內置珊瑚石會釋放鈣質給植物吸收,植物根系釋放的根酸會提高水中酸值,珊瑚石能根據酸值高低而釋放鈣質,作為平衡水中酸鹼值的穩定性來源。傳統水耕蔬菜栽培營養液中的酸鹼值時常會產生變動,業者必須適度給予修正,經過幾次修正養液成分就會失效,而必須重新換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水中養分只含水耕蔬菜所用的營養液或有其它配方?

這要分二個部份來講,因為我們既有種植物也有養魚,但因數量比例不同,數量少的在供給養料時會先成為考量因素,譬如本池魚量不多,在每天餵食的飼料裡面本身就含氮、磷、鉀成分,但有些沒被吃掉沉澱池中,累積一久水中養分比例就會失衡。其次這些飼料會釋放有機質並繼續分解成為養分,但光靠這些自然生成的肥分元素還不足以供應大量水耕植物所需,因此必須另行補充欠缺的肥料及微量元素讓植物都能生育良好。
換言之池中栽種的水耕作物在比例上當然會高於魚量的,所以我們提供養液是以化學肥料為主體,有機可從飼料及糞便產生而作為補助,如果池中不養魚就等於拿掉有機質來源,這樣做會讓細菌藻類無法生存反而產生有害菌來危害水質,因此必須二者兼俱以維持平衡。
目前我們使用的化學肥料是水耕栽培專用的養液,它的營養元素幾乎什麼都含,但就是不含鈣,因為鈣會沉澱的特性在水耕栽培很容易出現問題,尤其在調液時很麻煩,所以我們就省掉這個步驟,改從不同養液端過槽內的珊瑚石提供。
由於本裝置為室內有限空間的應用設計,陽光或積熱會造成植物較大的蒸散作用而導致水位下降,水位降到某一設定標準,自動補水裝置使便會馬上啟動進行補水同時補肥料的措施,也就是能量消耗掉多少就補充多少,這整套系統運作機制其實是由植物決定而非人為。

補充肥料多寡和元素成分分析,是透過精密儀器自動操作的嗎?

我們現在使用的這套系統已經是很接近土壤栽培的複雜度了,所以在肥料的提供上必須力求精準又含高吸收效率,尤其我們的水耕專用肥料等級是採用近乎食品級的,也是要求它的品質必須很純很精良。
市面上銷售的很多肥料品質差異極大,其中有些甚至會摻入太多雜質或無用的有害元素,造成金錢浪費和環境污染,所以我們只買針對性純度肥料再依需求按正確比率調配,這麼一來魚兒都可以活得好健康,水質也是清澈又沒有污染毒害的,因此可以證明肥料的純正與所含內容物會影響系統的設計及應用,特別是水的循環利用,而且設施裡頭有水有魚有植物幾乎就跟室外的自然界一樣因此偶爾也會發現蜻蜓、瓢蟲和蝴蝶、草等昆蟲飛進來。

第一次看到以水耕方式栽種香蕉又能結果,是自己研發的?

這是經過多次試驗才首次取得目前的成果。種的時候要從幼株開始並預留繁殖空間而一次就選用大盆,再利用幾個石頭固定就可以自然成長到開花結果,不必另外施肥也不能添加土壤,如果加入土壤就會爛根,因為種在水裡的香蕉根群很活潑的靠水中氧氣呼吸,一但放入土壤,那麼水分過高的土壤會因缺氧而造成根系窒息死亡。
也就是土壤中的有機質遇到長時間水分浸泡會產生大量分解,而把水中的氧氣抽光,植物根系呼吸無法忍受缺氧狀態一段長時間,特別是陸生性植物大多會死亡。

水耕香蕉果實的結果率及食用風味的表現如何?

我先談這邊同樣水耕條件的蕃茄所結果實食用風味做參考,首先生態式水耕蕃茄在栽培管上比陸地栽培的連作障礙問題容易控制得多,也比岩綿養液栽培模式更省事更環保,雖它也會有輕微病蟲害,但造成的損失都在可接受範圍內,不像一般水耕栽培埸只要發生水傳性病害,整場都會再見,原因主要是生態循環水池的水流之中含有許多益菌,可以抑制有害菌的滋生以取得生物菌的平衡。
水耕蕃茄已經採收過很多次,可能是成熟度約8~9成才摘下來,所以風味口感特佳。香蕉過去曾在樓上的溫室試種,但因選擇品種屬於大型而導致重心不穩,傾倒過幾次以後變夭折失敗了,現在種矮種品系,雖然目前還只是第一次開花結果,相信以蕃茄困的品質反應,香蕉也應該很不錯才對的。
我之所以會種香蕉倒不在於能產出多少香蕉的經濟效益,從我造景的專業角度來衡量,若日後很多不容易真實看到和接觸到香蕉植株的寒溫帶國度,利用我們這套水耕設計在溫室裡運作,香蕉樹所發揮的附加價值絕對遠超過單純的生產以數倍計,就因為它充滿生態觀光價值的緣故。
老子曾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不就是水耕展現的另一種啟示嗎?

池中以水耕栽種多種蔬菜及花卉,它們應該各有不同的酸鹼值和營養需求,您養液調配如何取得共同值讓這些植都長得很旺盛?

這是個問題,所以在談論之前要先確定從事者的角色與目的,是學者做研究實驗?是生產經營者要求好操作與高效率?不同對象所設定的條件目標自然不會一樣,做研究用的操作會專注於植物生理營養需求深入去研究分析,但研究室的技術無法普遍應用在農民身上,因為學者必須在植物從小到大的生長過程,不斷去調整酸鹼值和營養成分以供應根群最佳的吸收,要做到這種程度除了要具備一套非常專業精密的儀器設備之外,還必須在光照不足能補光,甚至風的循環,二氧化碳的正常供應都能精準做到才行。
問題來了,當這種生產模式量化到大規模投資生產,其結果反而是失敗者居多,原因就在於小實驗室與大生產場整個環境條件無法完全類比的緣故,其次是市場的變化,菜金菜土在台灣是司空見慣的事,從賓士級溫室生產出來的蔬菜在盛產期一樣賤如糞土賣不到好價格的,總之太低的投資報酬率跟預期回收目標存在有很大差距,偶爾靠風不調雨不順賺到一點錢,並不代表永遠都能賺錢。

您現在用的養液如何調配?

大部份養液栽培都使用四種標準主要配方:A液、B液、加酸、調鈣,也有人把調鈣這項去掉只剩三種。但因為日常的監測照顧總有疏漏不週之處,容易發生短缺斷液而影響作物正常生長,個人在累積了多次失敗經驗之後的體會是:只要維持均衡提供肥料元素,至於植物要吸收多少任由它們自己決定。
一般養液栽培埸每經過一段就須整批把養液更換,我這邊則固定採用少量排液隨時補液的做法,就像人的消化系統,當攝取食物時難道有先設定吃些什麼能促進某個部位特別發育就大量一直吃它?就算是這麼做難道就保證一定有效?
事實的真相是並不盡然,說不定有一天就被新的理論推翻而宣告是錯誤的,這樣的例子多得很,像從前美國營養學家強調要多吃肉對體能及發育最具效果,後來證日是不對的,喝牛奶對人體大有益的說法現在也發現是錯誤的一樣。
經濟作物種在土壤就要施予肥料以促進生產,然而要給雞糞或牛糞還是化學肥料才對?如果對作物生長有研究的人都明白,只要適量施肥都是正確而有益的,因為它的營養攝取會自動選擇自己需要的部份,多餘的成分不是不吸收就是排泄掉,人體也是一樣,營養吸收還是要講究平衡才好。
同樣的道理,我在養液的調配上就是依據平衡理論去設計肥料三要素的比例,以氮素來說,有的作物需求較高有的則要得不多,因此我會種植不同作物來取得供肥與攝取的平衡,相對的硝酸鹽存留量也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
我的養液配方是氮5:磷11:鉀26,它幾乎是放諸四海流通國際的標準配方,坦白說水耕養液內容的差別並不大,因為氮肥需用量不高而且又不會流失,只是磷、鉀肥分別會重一些,同時水中都維持一定量的有機質更重要,這樣的配方我用來試種過許多植物幾乎都能接受,包括許多葉菜類,草花類、甚至蕃茄、香蕉生育情況都很正常。

將您理念轉化成的設備〈含各項組件〉推廣或銷售?

在國內已經有好幾地方陸續有人採購使用於空中花園,客戶們欣賞它既具景觀性又兼實用性,前面提到的杜拜水耕栽專家看了就大為讚賞,他脫口告訴我:這是一套可以工作的好設備,是立即可以應用操作的,。他在杜拜的蔬菜生產工場是一棟建築物內,植床是應用古水車巡迴轉動原理來操作的,光度則利用LED補光,他參觀時已作了比較,為我這套更節省能源,作物長得更優秀便當場下訂單。

您認為這套設備只須擴大也能做為大規模的植工場?

這套設備的理論及應用基礎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說穿了它也沒什麼特別的技術門檻,只是多數人自我設限入《囚犯的困境》同樣的思維,被集約生產最符合創造經濟效益的觀念綁架,認為單一作物大量生才是獲得最佳利益的萬靈丹,但是現在最新的經濟理論已為《不要把一堆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因為風險管理的重要更甚於對獲利的期待的。

促成您研發這套循環水流耕作系統的動機是?

八年前我從《桑基魚塘》的概念開始轉型,並進一步結合水耕養液栽培的操作模式研發出來的,八年下來藉著操作設備一面也進行許多實驗,雖然已逐漸有人認同接受,但是更深感觸則是陸陸續續發現很多環境與觀念有待改的問題。
台灣四季如春的氣候環境一般平地幾乎沒有下雪機會,終年常綠百花常開導致人們對植物花卉缺乏難得一見的熱情,生活習慣上也不太注重花草的點綴,因此花卉營業額跟外國相比就偏低許多,蔬菜消費情也差不多,因為盛產就顯得太便宜,所以我的研發動機就不在傳統的生產度。
有興趣參觀這套設備的人反而極大比率是從事環境工程的單位或業者。他們碰到環工問題時會過來找我探討,尤其在污廢水處理的部分。從因果關係來看,今天污廢水的問題會這麼嚴重必須從德國人研發出化學肥料和抽水馬桶的影響談起,自古以來德國人的科技研發一直都是很頂尖的,而且他們嚴謹的民族性並不會濫用各種發明,反而是間接被東方人胡搞一通造成環境的污染與破壞。
舉養液栽培和有機栽培為例,在台灣就常見把養 液隨意排放於溝渠而污染河川,有些有機業者利用豬雞糞當有機肥,卻把許多有害物質如重金屬等殘留於土壤或被吸收,這情況在德國本地就不會發生。因此有一天一位德朋友來這邊時,我就半開笑的跟他說:台灣環境今天所面臨的困境都是你們德國人惹的禍!其實哪是呢?是我們的人自以為聰明,不照規矩濫用才是癥結所在。
根據歷史據羅馬帝國的滅亡,原因出在傑出的都市下水道工程所引起,當時統治者將龐大的農業生產隔離在單獨的區塊,消費食用卻在人口大量聚集的城邦,日子久了人類及牲畜的排泄物都被下水道帶走而無法被回收利用於農田,慢慢耕地變貧脊,農作物產出變差變少,最後因糧食生產的崩盤更影響到帝國的滅亡。
東方古文明的中國與印度即使歷史上的天災人禍從未間斷,但在農業生產方面卻最懂得利用植物殘體與大肥生態農業架構的國度,所以農業文明能夠源遠流長歷久彌新養活眾多人口。人類目前仍無法移民到另一個星球讓自己當外星人,然後只將地球作為糧食生產基地,這不但做不到也不正確,大家既然生活在地球上就必須更深層的體會自然生態是互相需索互相奉獻的意義,讓排泄物與有用殘體回歸到大地裡去孕更多更豐富的食物來源,同時才會有乾淨的水質,也不會出現光怪陸離的環境污染。
然而這樣的理論對環境工程人員來說他們的認同度並不高,他們大多只希望政府趕快編預算建立下水道系統工程,興建大型污水處理廠然後再排放河川流入大海,然而這麼做就會真的解決問題了嗎?令人存疑。
環保署最近從日本請到二位專家來演講,其中一位說他做了30年的環境工程,結論是要敬告全世界,過去所做過的每一件工程都是徒勞無用的,如果以污廢水處理完成後的標準排放量,一年大約只做到4天的量而已,換句話說是有361天巨量污廢水無法完善還到處橫流,最後注入河川、湖泊和海洋繼續污染破壞。

黃先生銷售的產品包含哪些主題?

大體來說就整個生態水塘的生產架構,內容由浮板、種植杯、連結線所組合而成的專利產品,這些器具可以應用在環境工程或蔬菜生產甚至休閒產、複合養殖等,可依各人需求目標的不同去作用途變化,無論在戶外、室內或水族箱都派得上用場。事實上我更傾向未來能應用在生態農業與環境的結合上,就前面提到的《桑基魚塘》理念一樣,農民或農牧場營者不要僅只要求短期利益,應該把眼光放遠去追求更多項利益又兼顧維護自然環境的做法,《桑基魚塘》的例子正啟示我們桑椹可以賣錢,蠶沙也可製藥賣錢、蠶繭、魚獲通通可以賣錢,她的經濟效益絕對大過於經營單一項目的消極做法的。
最近全球原物料受石油價格影響所造成的飛漲壓力,以大規模養豬為例,糞尿排泄物處理的設備投資壓力之外再加上飼料價格大漲,接踵而來的困擾一定是苦不堪言,若能以《桑基魚塘》的理念出發,將豬糞、尿分別收集處理用來種菜,收成的菜拿來養豬可以降低成本,爾後賣豬的利潤就比別人好,長期循環應用下來就可看出永續農業與生態農業的利益所在。

對於農業原物料不斷大幅上漲的趨勢,您有何看法?

自從替代石油的生質能被大力鼓吹,引發全球糧食生產可耕地的改變而縮減之後,人類另一個糧食缺乏的惡夢已經悄悄展開,包括動物飼料在內,因為改種生質能源相對剝奪,人類已開始為錯誤的決策付出代價,經濟發達國家不但未蒙其利反而先受其害,對於第三世界落後地區的人來說,生存的困難更是雪上加霜,未來會發生什麼災難不得而知,我倒是建議廟堂之士應該冷靜思考,到底是能源重要還是糧食重要?或者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廢一方?能源定義非廣泛,但就農業可再生再利用的有機廢棄物來說,它本身便是能源之一,人們應該予以善加回收利用,像廚餘可以製作良好的有機堆肥,也可成為很營養的餵豬飼料,今天引發的有限糧食問題已經因為動物與人類互競爭而影響深遠,好問題被及早發現還來得及挽救,接下來可就要看人類是不是有真正的智慧在統領地球了。

為何不擴大面積以成較有規模的休閒知性農莊?

坦白說我還是比較喜歡研究性的探索工作。《水水世界》設立的誘因除了是呈現理念與成果,另外一個目的希望藉它來拋磚引玉,讓真正有心又有能力的人去執行全方位的操作面向,譬如包含經營養豬畜牧場、養鵝鴨場、水耕栽培場,養魚場、甚至屋頂花園,有機農場等,其中即使是單一項目也可以做,綜合農場也可以溶入休閒去經營起來。
目前我的研究領域已經進入水的應用層面,像是在EC值8以上大鵬灣養殖漁場,我將含鹽量高的廢水取出經過水質淨化處理後,可以產生一些作藥用,研究實驗場分好幾個地方,有大鵬灣、日月潭、曾文水庫、花蓮鯉魚潭,最近跟屏東縣正在洽談養豬場廢水再利用的問題,可說已經在全省各個水域進行之中,而最終目標就是要回歸生態農業。
在個人能力非常有限之下,倒是希望有大企業或基金會等有相同目標的人願意去實現改變環境面貌的事,在循環共生系統生生不息的多邊效益展現出來後,人們在親眼所見的當下,更能引發對環境友善也有帶動許多好處的共鳴。只要從10公頃土地撥出2公頃作本理念的基地,其它經營成森林型態休閒產業,相信既能賺到錢又能把環境真正照顧好。

您對有機栽培與生態環保的看法?

個人認為有機栽培在目前諸多規範限制之下必然是一種困境,像是限制使用動物糞便〈包括人〉的理由,是因為含有許多有害化學及重金屬,卻不從正本源去探究何以致之?難道不能將飲食及飼料內容加以改變?古時人是如何在生態鏈中扮演了師法自然,與自然同步的角色?反觀現代人卻百般設法自己從生態鏈中抽離,一個斷了鏈的自然生態畢竟只是殘缺段片的扭曲樣子,既然如此那就永遠無法得見事物的全貌。
所以我認為生態農業的角度應該是:
第一、人類的糞便要能回收再利用
第二、廢水要能回收再利用
第三、禽畜飼料不可添加藥劑、重金屬等。
具有以上的條件回收再利用才能確保安全,用在土壤施肥所生產的蔬果才符合健康需求,環境才不會遭受破壞,生態農業也才得以永續發展。
在台灣從事有機農業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它要跟天候與環境對抗,譬如設施栽培有連作障礙,熱積與硝酸鹽的問題,更大的壓力是買不到既便宜又好用的肥料。尤其現在更面臨各種原物料飛漲的機遇,各項成本的增加和利潤回收更不成正比。放。眼全世界能把有機農產品做成功的國家,大份都位於溫帶緯度環境兼畜牧業很發達的地區,因為病蟲害少,有乾淨動物糞便再回收利用,但相對他們對飼料的管制也非常嚴謹。

您的廢水處理或水質淨化的態度是什麼?

過去有人主張在廢水處理池種布袋蓮,但她不夠理想因為缺少回收的利用價值,所以我建議種可以種吃的水蕹菜,前提是水質必須要無有毒害物質和重金屬成分才行,能做到環境要求的先決條件,那麼種水稻、茭白、養魚都不成問題。
其次在我的生態農業架構裡是可以含有部份化學肥料的,這裡化肥料我把它定義為修正機能,譬如養豬廠排放的廢水含有某些養分,但缺乏正確的氮、鉀比率,這時就可以用化肥去做添加修正。在美國現在已經改為從飼料就 把三要素調配好,使用者只要根據飼料配方的比率買回,豬牛糞便應用到個別作物就有很好的肥效,因此不必太排斥化學肥料,畢竟它是現代科技的產物!
只要對植物營養生長具有常識的人都清楚,植物是先吸收無機質,再透過中間過程解轉化成為末端的有機質,所以加拿大國家研究報告就曾提出有機與無機的營養價值是完全一樣的。人類要追求健康長壽,生活中必須重視的細節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莫過於大家同心協力把自然環境治理好,有了良好的生活環境許多疾病就會自然消失,癌症也會慢慢減少而不再人人恐懼。
新世紀的水資源是個潛在又正在進行的無形戰爭,預計到公元2025年大家搶不到水喝時真正的戰爭就爆發。這不是危言聳聽或唱高調,因為去年就有個地方出現嚴重水污染,造成週邊地區的人沒水喝,所有超商賣的水被搶購一空,人若是到了有一天完全沒水可喝,沒水洗澡的情境,可以想像那是個多麼悲慘無助的景象,一想到這裡我只能呼籲大家趕快做水源維護的份內事。
過去常聽到環保團體和政府單位這麼呼喚:不要把污染留給下一代,事實上真正的情況從統計數字所顯示的是:連我們這一代都可能過不了關。

後面的第三套水泥池功能又是什麼?

它是一座溪蝦養殖埸,水面上一樣種了許多水耕花草和蔬菜等作物,為了充分供應池水含氧量,帶動循環水流的馬達是使用1/4馬力的,不過很快即將被汰換為太陽能板以作為新的動力能源。
過去台灣西半部和南部的養殖業曾經輝煌的締造出《鰻魚王國》和《草蝦王國》的美譽,可惜榮光短暫很快就因地層超抽地下水導致下陷而被迫禁止與淘汰,而且所耗的動力能源龐大,成本支出在這一項也佔很大比重,政府雖然編列了八年800億治水預算,但在全球暖的效應海平面上升的趨勢之下,濱海地區的養殖漁業水域必然將被淹沒,因此再大的投資再多的治理也勢必會徒勞無功。 .
國際最新趨勢的循環水養殖,因為大量投放飼料的過程,魚蝦很快就排泄出來,其中蝦子飼料與糞便殘留產生的氨態氮很敏感而產生不良反應。如果循環水流能透過非常低的電力去推動,在水質淨化的部份則利用水耕作物自然進行,也就是應用生態農業的自然法則,那麼日後不僅可以收穫魚蝦,連蔬菜卉都可以收成,二者合併的經濟效益就符合建置費用的預算成本。
但在電力的設計上一定得朝低電力去規劃,也必須如此才有可能應用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的模式,否則在高耗電能的要求下,裝置大量太陽能板也是大資本投資,甚至因為溫室上頭舖滿太陽能板而造成光源的不足,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最後請教您為何使用《水水世界》的名字?

我是應用台語《水》就是漂亮、自然、柔順的語意,期望藉她來推動環保型的生態農業,讓我們生活在充滿諧和安詳又美麗的大自然環境之中,而要達到這樣的理想境界,水源的愛護與淨化是必須優先要理好的。
摘錄自神農雜誌第26期。
(文中照片為荷鋤夫人-許秀麗實地走訪之攝影)
【關於水水世界】
負責人:黃世銘 先生
連絡電話:0932-622950
網站:http://www.goch.com.tw
部落格:http://bogoch.blogspot.com/ 
影片:http://tw.youtube.com/user/hsm8678

沒有留言: